职场巴巴 >心得体会

个人读书心得体会推荐7篇

优秀的读后感是对书中幽默和讽刺的体会和领悟,想要我们的思想得到升华,就一定要会写属于自己的心得体会,职场巴巴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个人读书心得体会推荐7篇,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。

个人读书心得体会推荐7篇

个人读书心得体会篇1

我很庆幸自我是一名教师,因为教师这个职业能够获得千万人的信任,拥有千百人的爱戴,因为教师能够真正体验到人生历程中最宝贵的真情。

十年的教学生涯,让我逐渐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快乐,让我体味到了当教师的崇高,也让我领悟到了作为教师的成功的真谛――走近书本,就是完善生命。教师的快乐,来自读书。

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“教学相长”、“诲人不倦”为乐,最后让他的“仁政”思想得以传承;孟子以“师不必贤于弟子,弟子不必不如师”为原则,因材施教,最后成大器;荀子推崇“青,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”为理念,学以致用,锲而不舍;韩愈以“业精于勤”、“师意不师辞”为宗旨,著《师说》,驳“道统”;还有柏拉图用“音乐是求心灵的美善”的教育思想,写了著名的《理想国》;亚里士多德从“理论理性”的学说出发,提出了“文雅”之说;夸美纽斯的《大教学论》更是资料丰富,高瞻远瞩;而杜威的学说“教育即生活”、“学校即社会”更加前卫;苏霍姆林斯基的《育人三部曲》更是“心灵的艺术”。还有陶行知、朱永新、李镇西、魏书生等等。这些教育家,他们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与发现,让他们获得了最大的成功与快乐,而这正是他们走近学生所获得的硕果。读了这些理论著作以后,我的心更加透彻了,因为对这些经验的汲取,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学生,让我更自觉地去研究我的学生,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,寻找与学生交流与沟通的桥梁,从而把学生的纯真的心灵开启,把学生智慧的火花点燃。每当接到学生的喜报时,或者看到学生的进步时,我就有一种收获硕果的快慰。个性是在课堂中,我常与学生一齐做同样的事,

甚至是率先垂范,做学生的榜样。比如我的倾情的示范朗读,我的感情丰富的下水文,都赢得了学生热烈的掌声,也拉近了我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距离。

虽然此刻的我还如此渺小,缺乏陶行知先生那种拼命的工作热情,没有苏霍姆林斯基的那种敏锐的眼光,更没有孔子的聪慧心智,但我已尝到了教书育人工作中的真谛!读书是一种精神上的陶冶。

个人读书心得体会篇2

“我,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,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;是的,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,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,用他五岁的手指。孩子慢慢来,慢慢来。”这是书封面上的一段话,正是这段文字,吸引了我的眼球,给了我无限的感动,让我受益匪浅。

?孩子,你慢慢来》,我喜欢这本书,也喜欢这句话。作者龙应台的文笔是那样的细腻,全书蕴含了一位伟大的母亲爱的气息,读着读着,一股暖流慢慢飘进了我的心房。

让我们慢慢来,让我们耐着性子学会等待。

读完这本书,我不断地反思了自我。作为一名教师,在教育学生时,有时会很生气,有时也会对学生大声训斥。记得期中考试前一天,我和白教师一齐从会议室回到北教学楼时,老远就听到哈哈大笑的声音从楼上传出来,我俩边走边猜测着这笑声是从何而来。当时的我虽没说出口,但心里早已断定是我们班。于是,上楼直奔教室。“教师,崔晨曦给他的同桌讲笑话,他还大声地笑。”班长见我来了,立马站起来,气愤地说。听班长诉说的同时,我带着满脸的怒气瞥了崔晨曦一眼,此时的他也许真正意识到自我错了,低着头,看着桌上的卷子,一动不动地坐在那儿。“如果今日不给他点严厉的教训,我怎能安心?”

想到那里,我走到他的座位,只见他的卷上仅写了几个词,看到这些,我便火冒三丈:“走,去给你妈妈打电话,让她来盯着你写。”他一听,急了:“教师,别……别……。”当着全班同学的面,他竟然这样对我说,我装出一幅很生气的样貌,走出教室,进了办公室,一会儿,他也跟了过来,说:“教师,对不起,我不应当讲笑话。”听他这么一说,我真想原谅他,可是,想想以前的种种违反纪律的事,都与他脱不了干系时,说:“以前,我总是心平气和地跟你讲道理,你也总是不断地向我承认错误,这次我再也不给你机会,打吧!”他见我这么坚定,拿起话筒,拨通了电话。

不一会儿的工夫,她的妈妈赶了过来,明白他犯了错后,一向数落着:“这么长时间,付教师没给我打过电话,我还以为你表现得很好,没想到你这毛病还没改……”说罢,她看了看他手里的试卷,相当生气,此时的他再次认识到自我真得错了,赶紧写了起来。当我把学生带出学校回到办公室时,他已写完。我们一齐下楼、回家。

说实话,这样的结局,我心里很不是滋味。从那天起,他那些过分的行为收敛了许多,也正是从那天起,他的名字再也没被值日班长写在黑板上。直到今日,我的内心深处并没有因他折服而自喜,也没有因我的胜利而置之不理。如果我学着安安的妈妈,耐心地与他交流,让他愉快的理解;如果我不冲动不叫家长,换一种方式教育;我就会带给他欢乐,而不是无穷的压力。上周四的一个课间,我让他下节课课后找我,他没有忘记,规规矩矩地进了办公室。我和他谈了好久,谈到他期中考试考得不错,三科都在九十分以上,表扬了他有写好作业的习惯;谈到了他的日记比以前大有长进,肯定了他有坚持阅读的习惯。并提醒他,如若能做到严格约束自我、控制自我,教师相信他还会有大的提高。一句表扬,一次肯定,一种相信给了他莫大的自信,谈话结束,他准备回教室上课时,恭恭敬敬地说了一声:“教师,再见。”此时,我感到很欣慰。心中默默地重复着那句话:孩子,你慢慢来。教师对你有耐心。

事后,我重新拾起《孩子,你慢慢来》细细品读。我觉得教育不是赛跑,教育学生应当慢慢来,多给学生一点时间,多给学生一点耐心,教育是慢的艺术,我们必须与家长一齐慢慢等待孩子的成长。让我们用心欣赏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细节,享受孩子一朝一夕的变化!让我们用心欣赏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片段,享受孩子一喜一怒的真实!长长的路,慢慢地走!长长的路,健康地走!

标签:

个人读书心得体会篇3

书藉是人类知识的结晶,是精神的生活盛宴,是强盛民族、进步社会、健康人生须臾不可或缺的巨大支撑。书籍使我能够有机会以文字的形式,聆听大师的声音,提升自己的心灵。当我合上书本时,稍思片刻,就会深深地发觉:原来教育可以这样美的。

利用一学期时间,我学习了《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》、《陶行知教育名篇》两本书的许多篇章,深有感触。明确了很多道理。作为教师,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。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,如同浩瀚的海洋,博大精深。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。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,用书来净化心灵,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。教师,作为一种职业,承担着传播人类思想文化的重任,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,教师"一言堂"已全盘否定,学生是学习的主体,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,教师要成为研究者、专家和名师。

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,在学生眼里,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,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,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。学生乐意与我走近,常把心里话告诉我,向我诉说烦恼,向我倾诉困难,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,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。

首先,教育事业是一个崇高的事业。 教师对美好的事物应保持敏锐的态度。教师面对的孩子就是最美好的事物,他们有纯真的心灵、诚实的态度、自然的感情、善良的愿望,如果不能捕捉到那些美,你就辜负了造化的赐予。教师对美好事物保持高度的敏锐,才会发自内心的爱孩子,并因为爱而满心欢喜。教师要有“赤子之心”。做个很单纯、很简单、很好奇、很幼稚,有时有点傻劲的人。教师应有独立思想,让我经常思考教育问题,思考人的问题,思考我为什么而教,怎样教,将教育活动与人生思索融为一体。

其次,在新的教育理念引导下,应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手段。 学生作为人,是需要灌输精神理想的,那么教师首先应该做的.就是顺乎人性。学生需值得去珍爱,在工作过程中要学会宽容学生,与学生和谐相处;另一方面,教师在尊重学生时,也要学会合理合法地惩戒学生,所谓“惩戒”,是指通过对不合规范的行为施以否定性的制裁,从而避免其再次发生,以促进合范行为的产生与巩固。

在新的教育理念下,教师要学会不培养乖孩子。如果我们将一个个乖孩子树为学生学习的楷模,而必然的报应就是,在这个多元化、个性化的时代,调皮捣蛋的孩子越来越多,而那些当初的乖孩子,将来他们也许就是“弱势群体“,汇入茫茫的失业大军。教师要做到“机智”地处理教学中的偶发事件,必须具备多种素质和条件。我认为以下几方面是不可或缺的:

第一,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,涵养师爱,以情促教。育人之道,爱心为先。教育本身就意味着: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,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,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,为能唤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,它就不成其为教育。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,爱几乎是惟一的力量。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: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,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!“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,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,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,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。怀着爱与悲悯,我们不放弃,绝不放弃。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,我们没有放弃。”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,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,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。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。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,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,倾注更多的温暖,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,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!

第二,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,尊重人格,严慈相济。教师要“目中有人”切实关怀每个学生,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,为每个学生的成才提供机会。人性中最宝贵的是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,保护学生的自尊心,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,让他们体验人生的价值,并提升这种价值,这才是真正的教育、成功的教育。要让孩子感到你是一棵大树,把绿阴覆盖在他们身上;让体罚和变相体罚远离文明的场所。当然,作为教书育人者,也不能对学生的不良现象放任自流,宽严有度才是爱,做到严慈相济。

第三,要有敏捷的思维,开拓眼界、拓宽思路。机智地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,实质就是或因势利导,或抛砖引玉,或移花接木,巧妙地把话题转移,摆脱眼前的窘境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敏捷的求异思维、发散思维,才能左右逢源,化险为夷。

第四,要有丰富的学识。有句话:要给学生一杯水,教师就要有一桶水,我觉得不对,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一桶水远远不够,要开凿一眼泉,有了源头活水才能胜任今天的教学。”开凿一眼泉,就是教师要终身学习。在当今信息化时代,知识的更新程度是惊人的。在教育教学中涉猎的范围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,还要走出课本,善于拓展相关的知识,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,融汇到教育教学活动中,保护学生爱问为什么的好习惯,让自己的课堂更充实、更丰富。如果教师能做到精通专业,又上知天文、下晓地理,并善于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,就能信手拈来,驰骋自如,找到偶发事件与教学任务之间的联系,迅速地切入正题。

总之,通过这一个阶段的学习,自己的理论水平有了提升,思路更明确了,方法更具体了。作为教师,既然我们已经干了这一行,就要热爱它,从中寻找让我们快乐的一点一滴。每天抱怨,应付工作,只能让我们自己沉浸在自己制造的愁苦氛围内不能自拔,最终影响的是自己的身心健康和事业发展,何苦呢?作为一名平凡的教师,《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》此书让我感动,更让我深思。但愿在其新锐思想的指引下,做一名幸福的教师。

个人读书心得体会篇4

暑假闲来无事,拜读了魏书生的《班主任工作漫谈》,感受颇多,收获颇丰。细作梳理,总结为两点:

1、做学生工作,必须找准切入点,动之以,情晓之以理,才会有效;

2、班级制度的制定必须要简单,可操作性强,才能落地生根。

首先,做学生工作一定要忌讳简单粗暴,强力压制。因为这样会使学生产生逆反情绪,拧着干,更有甚者直接顶撞,令自己下不来台。读过《班主任工作漫谈》之后,工作思路有所调整,不再只盯着学生的错误猛噼了,而是先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,并加以发挥,真诚交流,让学生从心里接受你、认可你,让他觉着你是对他好,这时你再进行指导,他才能听得进去。

我们班上一个学生,底子不错,是个一本的苗子,但他痴迷于手机游戏,多次被我发现,开始处理的办法是直接上报政教处,通知家长领人回家反省,回来后还是不改,反复几次,最后一次,竟对我吼道:“你把我的手机给我吧,我不上啦!”这时我倒不忍心了,这是怎么啦,我们管学生难道就是把人逼走吗?这不是毁了他的前程吗?肯定是方法出问题了。于是我陷入了沉思,思考过后,调整了一下思路,不再批评他而是鼓励他,真诚地给他讲他的基础很好,潜力很大,很有前途,并且引导他思考自己将来要上什么大学,要学什么专业,让他对未来充满憧憬,充满信心,最后明确的指出:大学才是他的舞台,他的才华应该到那里去施展。这次谈话后,奇妙的`事情发生了,这位学生像变了一个人似地,学习越来越踏实,并且坚持的很好,最后上了一个很不错的本科。

制定的制度一定要简单明了、有可操作性强,并且要得到大多数同学的支持,这样制度才能执行下去,才能起到好的效果,才算是好制度。在这方面,我主要借鉴了魏老师的班级法庭的办法。对班里的重大事情必须召开全民大会以公投的方式来决定。比如,我们班要推行一个规定之前要通过全民大会来通过,而且是百分百通过,有不同意的要说明理由,然后对规定进行合理修改,直到最后全体通过执行;再比如,对于那些有重大违纪行为或屡教不改的学生的处理上,也采取全民公投的办法。先让被处理的学生自己提出处理的措施,然后让所有同学举手表决,不通过要提出新的措施,直到全体表决通过才算过关。通过这样的制度让学生感到大家都在关心着这个事儿,今后还会进行监督,这本身就形成一种压力,取得较好效果。

干班主任工作时间越长,越感到自己知识的不足,我将会继续在工作中加强学习,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,以胜任新形势下的班主任工作。

个人读书心得体会篇5

?教育的本质》的作者是中国台湾最具影响力的教育家之一贾馥茗女士,该书的副标题是“什么是真正的教育”。教育的本质即什么是真正的教育,这都是教育工作者一直被追问的问题。如果一位教师不在职业生涯中一直追问这个问题,即使是他非常的努力地从事教学工作,也免不了贻误学生的知识学习,或者耽搁其生命的发展进程。所以说,对教育本质的认识,也就是对于生命发展方向的认识。

当下,现代教育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人提倡生活的教育、爱的教育、生命教育、以人为本的教育等等,越来越多的教育者不断地在讨论“教什么”和“怎么教”,却逐渐忽略了“为什么教”,也就忽略了“教育的根本”,也就在一开始就降低了教育的效果。这部作为教育类的作品,作者没有把精力放在教什么,怎么教的问题上,而是重点探究为什么而教。全书分为五个章节,分别是:从人开始、人性论点、率性修道、人道上承天道、人道教育要旨。从书的框架中,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试图将人的发展和传统国学中的“天道”联系在一块。人的教育在于尊重“生而为人”的学习者,以引导学习者“成人”为任务,“成人”即是成为合乎天道,发扬人性的人。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,作者在书中广泛引用中国传统国学的精神,并从这些精神中推究出教育的本质。

在“修己成人”中,作者主要阐明《中庸》里面一个观点:“诚者,非自成而已也,所以成物也。成己,仁也,成物,知也,性之德也,合外内之道也”。即在“成己”之后,还要“成人”才算人道的完成。于是作者接着提到了成己者的条件在于师德师范,成人之道在于明白师的守则,即教学相长,还有确定学习方式,即正业居学,以及了解“学者之失”,做到“长善就失”,确定教学方法,有本有末。在这部分提到了很多《学记》里面的理论。在“人道上承天道”这一章里面,作者讲了四个话题:“天道自然”、“天道作用”、“天道精神”、“人道配天道”。作者从《中庸》的探讨中,发现天道的精神主要是“诚”字,从各种现象归纳还发现天道精神的另一特征是“仁”字。

其实教育的核心就是“人”,无论讲课,还是听课,都是不可能用别的东西来代替的。讲课时当然要讲到知识,但是知识只是老师与学生交往的一种媒介,而不是一种目的。这种知识的媒介,就如一个情人手捧鲜花亲手交给自己心爱的人一样。如果离开了送鲜花的人与被送的对象,那这个鲜花本身是没有什么意义的。知识一旦离开了活生生的人也是没有意义的。真正的教育,就是师生互动过程中,不断地产生的灵动的思想与智慧。不断地促进学生的思考,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能力与创造力。在这个意义上说,教育就是要在人与人之间产生思想灵魂上的碰撞。教育就是要还原人的本来的样子。比如,人本来的样子是好奇的,是有强烈的探究欲的,是富有想像力与创造力的,那么,教育就是要保护这种可贵的品质。如果这些东西被磨灭了,那么,教育就变成了反教育,就违反了教育最初的目的。读完这本书也加深我对教育的理解。我们都说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,谈论教育,往往说怎么培养人,培养怎么样的人,但本书提及“人道上承天道”“修己成人”的观点,一方面为我们解答了为什么要教育人,同时也引起了我们关注方向的转变,作为教育,不应该只是教育他人,也应该包括自身修养(自我教育),从“修己”开始,然后“成人”,两者相辅相成。

作者能够从国学当中找到充分的理论依据,并能透彻的分析我们民族自古以来教育演变的原因,实为难能可贵。如果教师能明白和理解教育的本质,那么,我们的孩子就会接受有效的成长指导和教育,就会不再承受那么大的压力,就会体会到学习和求知的快乐,生命也就会享受更充分的自由与美好!

个人读书心得体会篇6

我比较喜欢读书,与书为伴,让我在文字的海洋中尽情的徜徉,我常常感到是一种享受,是与智者面对面的交谈。促使我对生命和人生深切地认知和感知。

回想我从事教育事业这些年来所走过的路,其实就是一条学习的道路。尤其是今天所面临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许多问题,多读书,读好书,要坚持不懈的读书,已经是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。因为与书为伴的人生,一定是有质量,有生机,这样的人才一定有内涵,有发展。

教师是学校最丰富、最有潜力、最有生命的资源,没有高品质的教师,就没有高品质的教育,而要有高的品质,有丰富的内涵,有教师的人格魅力,就得经常阅读,不断提升个人的文化内涵和修养。在新的教育理念下,教师工作的特殊性,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,而且要细水长流,,古人云:“书中自有黄金屋,书中自有颜如玉,”只有博天下书,采百家长,不断的充实自己,丰富自己,运用书中的知识去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棘手问题,运用新的思维方式去面对解决现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。

多阅读,多读书,能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,当今社会日新月异,我们每天所面对的学生知识面广,思维也较成熟,他们所提出的问题,对一些事情的态度,观念,做法,我们也不能用过去的老皇历去对待,此时,作为教师的,就要有丰富的知识,包括本学科,边缘学科的'知识去帮助学生解答,这样的教师才是学生最喜欢的,在学生心中有位置的,最受学生尊重的。面对特别有个性的“问题”学生,我可以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去赢得学生的信赖,走进他们的心里,和他们成为好朋友,进而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,价值观。所以,要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,博学多才的好老师一定要多读书,读好书,持之以恒的读。

歌德说:“读一本好书,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在谈话。”我也赞同有人把知识分为根的知识和叶的知识两部分这种说法,通过阅读,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采撷自己所需,若得根的知识植入心里,它会让我更加聪慧,生长出新的知识,在工作中得心应手,若得叶的知识,虽然它不会再生,但可以丰富我桶中之水,让它总是充满,让我的学生尽情取之。读好书,好读书,真是受益匪浅。

做一件事容易,最难的是坚持做下去,读书亦如此,坚持每天阅读,即便是一小段,贵在坚持,慢慢的就养成一种习惯。读书的形式可以是不固定的,你可以只是阅读,尽情的欣赏文词的华丽,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怀,或是走进文中的情节,体会人生的酸甜苦辣。你也可以读写结合,记载对自己有所触动的精典部分,抒发自己那激动不已的情怀,做到读有所感,读有所悟,真正做到阅读成果的有效转化。

个人读书心得体会篇7

在我们曹幼这片园地上又掀起了一股浓浓的学陶风,陶行知先生是我国教育界最富有创新精神的杰出教育家,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伟大先驱。学习了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的《陶行知新论》,让我的收获颇丰、感触很深。作者在书中:“为什么天下的人会如此看重他?这不奇怪,陶行知先生‘爱满天下,’投之以桃报之以李,满天下人也爱他就在情理之中了,从许多侧面反复说的一个意见,陶行知仍然‘活’着,他将长久地‘活’下去!”从陶先生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他对好教师的殷切期望,爱是陶行知毕生事业的灵魂。

作为一名幼儿教师,我爱这份工作,爱幼儿,也有着热情的心态。可是,也有许多冲动和不理智。教师是凡人,也是普通人,也有喜怒哀乐。当多次说服总不肯听,当正面教育被一再地置之脑后,幼儿中错误常犯、是非不断,我们都会烦恼、生气,甚至失去信心和耐心。每当我遇到这样的情况,我有时也会忍不住想发脾气,不给他好脸色看,但想想看我又会觉得很内疚。有些幼儿制控能力比较差,有时反复犯错,现在我所任教的大一班里,有一个幼儿是属于各方面自控、动手技能比较弱的那类,他可以随便在白纸上,想画啥,就画啥,像什么,就说什么的,有一次在画画时,就拿起纸来折飞机了,嘴巴还嘀嘀咕咕的。当时我很生气,顺手把画纸收掉,他看见我这样的动作,吓的朝我看看,又看看被我团的皱巴巴纸,眼泪马上流下来。我忽然觉得自己不知解释,开始冷静下来。我轻声地问他,是不是现在想画画了?他很无奈地看着我,然后点了点头。我想起在看过的教育故事里,如陶行知说:“小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。有了适当的营养,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。”人在幼小阶段其心理的基本需要中,情感的需要是第一位的。师爱犹如心理发展的精神乳汁,哺育幼儿的心灵发展。师爱能营造出和谐、温馨、亲切的师幼关系。在这种师幼关系中,孩子不仅乐学,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,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,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。不仅学习陶行知“捧着一颗心来,不带半根草去”献身教育的品格,更要有“爱满天下”的高尚情怀,发扬“因为能力的差距,更要教师的多多付出,”“因为能力的差别,更要有教师的多多帮助。”老师对他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,使幼儿感到老师的亲切、集体的温暖,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,提高学习的积极性。我最后还是给他一张铅画纸,让他重新画到涂鸦期世界去,还问我:“老师我的好不好……”我没有责怪他。孩子,无论他是否聪明,但他们都是可爱的'。

我深深地感到,作为一个幼儿教师,我们应敞开更大爱的门,接纳每一个幼儿,宽容每个幼儿,牵着他们的手,带着他们一路踏上人生的坦途。今后我更要认真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,更有“爱”的教育理论。而在人类全体之中,弱势群体的生命权利最缺乏保障,所以他认为弱势群体最需要爱。学习陶行知先生思想,提高自己素质教育的自觉性。他的思想我们怎么学也学不完,但只要我们朝着这个方向努力,沿着陶先生的足迹一直走下去,我想我们的收获会很大的,我们的心情也是快乐的。

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:

学生对读书的心得体会推荐6篇

推荐一本书和读书心得体会8篇

思与悟读书心得体会推荐8篇

小学生写读书心得体会推荐8篇

幼师个人读书心得体会5篇

教师读书个人心得体会5篇

傲慢与偏见的读书心得体会推荐8篇

读书月教师读书活动总结推荐6篇

个人读书心得体会5篇

个人读书心得体会通用6篇

    相关推荐

    热门推荐

    点击加载更多
    32
    c
    99746

    联系客服

    微信号:fanwen9944
   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

    客服在线时间:
    星期一至星期五 8:30~12:30 14:00~18:00

    如有疑问,扫码添加客服微信,
    问题+截图进行提问,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。